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平定扬州(132)-《大汉龙骑》


    第(3/3)页

    当然真正让他对刘澜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也是因为这一次关于科举的讨论,那一刻的陈宫真的有点不敢相信,对面的这个人他的脑子里每天到底都装了什么,用兵是一把好手,内政同样也有着让人信服的能力,而现在在选人用人上更是让他佩服不已,科举制度,当他听完刘澜对科举的想法后,陈宫可以确信,这将会对征辟、孝廉选材模式最大的冲击。

    未来科举制度一定会取代征辟与孝廉,但是对于刘澜的一些想法,他却有着不同的意见,先科举真正掘的人才还是那些征辟与被举的孝廉,最终出仕的官员还是氏族子弟最多,有些事情不是换一种选材制度与模式就能改变的。

    因为人才是不变的,掌握知识的人群是没有变化的,所以选择的制度不管如何变化,选来选去还是那些人才,而刘澜现在与其改变选材制度,反而不如考虑如何去提高人才的规模。

    这句话是真的提醒了刘澜,人才就那么多,知识掌握在氏族手中,刘澜选择科举,那好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怎么可能会轮到寒门子弟和普通百姓?所以最终拔得头筹的人还是这些世家的子弟,那么科举的创举意义何在呢?

    给世家子弟更便捷的上升渠道?所以徐庶和陈宫的意见是一致的,这个模式是很好甚至是可要弥补征辟与孝廉不足的取材模式,但是对眼下的秣陵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现在的取材模式就已经足以将之下所有的人才都囊括。

    也是因为这一次的商议,刘澜才有了大力展教育的决定,当然如果造纸术没有提升,可能刘澜也不会过早做出这样的决定,但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相成的,刘澜现在在教育上花费的可只比食品药品小了那么一点。

    但这远远不够,当然随着迁移到秣陵之后,部队的规模也再不断的削减,虽然是被动的,但如果刘澜不再食品药品和教育方面投入众多的话,部队其实根本不用削减的,所以说张昭不断争对他用兵也实在是没有办法。

    到处都要花钱,可是税收就那么多,虽然现在因为商业与工业的展财政可远比徐州时期多得多,但收入多花费同样也多,如果真想要缓一缓的话,那就必须要先暂停其中一项,这样等财政有所缓和之后再去展也不是一个可能。

    但刘澜等不了,食品药品以及教育包括军队是刘澜无法放下的事项,其余方面,哪怕是秣陵新城不建设,也不能从这四项克扣。

    当然城市建设更多还是靠甄家,指望刘澜自己那永远也不可能有这个钱去改造和新建秣陵城,但是刘澜给予的好处也是可见的财富,虽然入城已经没有了入城税,但是为了方便商旅百姓无须排队快入城,还是新建了一座入城的快通道,而这一项未来十年的收入只是其中一种刘澜与甄豫对等交换。


    第(3/3)页